笔趣阁 > 满朝文武都等我瓜吃 > 第十七章 国师爆炸了

第十七章 国师爆炸了

作者:淘气的丸子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
笔趣阁 www.184185.com,最快更新满朝文武都等我瓜吃 !

    满朝文武外加永兴帝都憋着笑容。

    唯独雪姬一个踉跄,差点摔倒。

    幸好旁边的几个官员赶紧扶住了她,这才没让她倒下去。

    雪姬双目呆滞,神情萎靡,嘴里呢喃细语:“完了完了完了!彻底完了!我们司天监在北昭的好日子是到头了!师傅他老人家的一世英名呀!全毁了!”

    “以后我们北昭司天监的人,还怎么出门见人?我一个女人,不要脸面了吗?怎么办呀?”

    “我师傅竟然是那种人!!!”

    雪姬是知道北昭国师黄天化出去寻医问药,但是她并不知道师傅是因为什么得病的。

    此刻,得知真相的她,整个人都感觉没有活着的意义了!

    太丢人了呀!

    永兴帝是因为三宫六院七十二妃,加上永兴帝积劳成疾,而且被树妖打伤了导致的。

    可是雪姬的师傅竟然是因为热爱劳动,捡土豆导致的……

    雪姬心里对土豆产生了阴影!

    雪姬发誓自己这辈子绝对不敢看见土豆了,因为看见土豆就会想起让她声名扫地的师傅——北昭国师黄天化的过往。

    太可怕了!

    【这倒也怪不得国师呀!国师年少的时候太穷了,能活下去都是奢望,所以哪怕遭受了非人的苦难,国师也未曾放弃过。仍旧坚强的活着。】

    【哀叹国师生活的艰难。国师小的时候,家中只有几亩薄田,勉强度日养家。后来国师的兄长为了娶妻生子,到处借钱,甚至卖田。国师的兄长有了老婆,但是国师的家里,比抄家过后还离谱。】

    【到了国师第二个兄长娶媳妇,国师的家就彻底没落了。他也被迫卖身为奴,为农家耕田牧牛,来换取生计,只为讨一口饭吃。】

    沈云瑶看到此处,也不由得心情不好了起来,不由得感慨万千。

    【从一个奴隶,一步步走到了北昭国师,还有谁?】

    【还!有!谁!!!】

    沈云瑶在心里大声呼唤!

    但是满朝文武可不敢接茬。

    永兴帝听后,却陷入了沉思。

    这些年来,北昭的婚娶受到了临近的诸如赵国、魏国、南楚国的影响,务求奢靡。

    特别是一些高官和富商,他们举办的婚娶往往都是极尽奢华,奢侈之风盛行。

    自国公到百姓,娶妻生子成了大多数人心中的噩梦。

    永兴帝不由得想起来一些事情,特别是这三五年。

    那可谓真的是纸醉金迷!

    上到王公大臣,下到士农工商,贫民百姓。

    在婚娶这个方面,可都是争相攀比。

    无论是二八年华的佳人,亦或是人老珠黄的老妪,所有人都争奇斗艳,穿的是绫罗绸缎,喝的是玉液琼浆,吃的是山珍海味,用的是金银珠宝。

    整个北昭,似乎都盛行着这股风。

    前年,忠王娶个妾,花了白银两万两。

    不过这不是最贵的。

    所有的人都崇尚一些富贵的嫁娶,一言以蔽之就是婚娶只有一次,不想终生遗憾。

    所谓王侯将相,需要万两白银。达官显贵,需要千两白银。而士农工商,也需要百两白银。

    当然,反过来。

    一些富贵的人家,嫁女也需要陪嫁很多财货。

    比如最近三公主沈闻莺要出嫁的事情,永兴帝就是因为嫁妆严重不足,而一直拖着。

    皇帝嫁女儿,嫁妆起码二三百万两白银。

    而北昭一年的税收才马马虎虎五六百万两白银。

    却要承担那么繁重的嫁娶嫁妆,这也迫使很多时候,永兴帝都要求助于皇后娘娘私人的荷包,填补亏空,才能做到收支不那么失衡。

    永兴帝靠着砍了几个尚书和国公,才在里边勉强凑出来一些。

    而一般的皇族、文武百官的嫁娶虽然没有皇帝嫁女儿这么离谱,但是仍旧也要陪嫁很多。

    一方面就是为了面子,人在高位,脸面很重要。

    另一方面,就是因为风气不好。

    人们互相攀比,导致奢靡之风盛行。

    永兴帝有时候觉得,这婚娶就是一个形式罢了。如果得遇良人,那一切顺心。如果遇人不淑,那么再美妙的婚宴,日后也是一地鸡毛。

    当然了,这一切对于文武百官亦或是对于皇族、门阀世家,都还可以。

    毕竟,这些人富有。

    但是,下边的百姓也如此,就令人很为难了。

    堂堂国师,原本家中有几亩薄田,最后落得如此下场……

    就问……

    还有谁!!!

    到底是这个不太优秀的风俗害了国师一生呀!

    朕……

    朕……

    朕怎么悲伤不起来?

    哈哈哈哈……

    干得漂亮!

    如果不是国师这么惨,永兴帝才是被沈云瑶吐槽的那个……

    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!

    现在社死的是北昭国师黄天化,关他永兴帝什么事!

    至于婚娶往往,永兴帝觉得有必要过段时间,下一道圣旨,进行改善。

    提倡一下简朴婚娶。

    第一可以减轻百姓的困苦。

    这些年来,好多人不敢婚娶,多半都是这略显夸张的婚娶习俗造成。

    北昭想要更加兴盛,人口才是第一位的。

    当然了,更重要的是,永兴帝可以给自己减少陪嫁给三公主的嫁妆。

    一举两得,岂不美哉!

    当然,永兴帝最最关心的就是北昭国师黄天化到底治好病没有?这一点很重要!

    永兴帝又听了一会沈云瑶的心声,可是仍旧没有找到北昭国师黄天化的隐疾到底有没有治疗好。

    直到散了早朝,满朝文武欢天喜地的离开了。

    司天监大弟子雪姬跪在永兴帝的身前:“陛下,国师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个样子,我希望陛下能下道圣旨,不允许文武百官议论国师,若不然,我们司天监就彻底凉凉。”

    永兴帝微微一笑:“阻止满朝文武说真话,他们就会说假话了。”

    “如果朕胡乱干涉,反而会害了国师的。”

    雪姬:………

    陛下,您的意思就是看热闹呗!!!

    北昭司天监变成这个样子,可是有原因的好不好……就是因为永兴帝太过于抠门才导致的!

    雪姬又求饶了几次,可是都被永兴帝无情的拒绝了。

    永兴帝:呵呵!开玩笑!你怕国师丢人现眼?

    朕现在巴不得有人替朕分担压力呀!

    有国师挡在前边,朕就不是北昭最丢人的那个“男人”了……

    哈哈哈哈!

    至于国师怎么想,难道国师还能飞回来,把朕揍一顿不成!!!

    天知道,下了朝的沈云瑶有多开心,一路小跑就去了淑妃的怡华宫。

    吃吃喝喝,踢蹴鞠。

    一连过了几天,永兴帝也都没有再次带沈云瑶去上朝,不过永兴帝偶尔想起什么来了,就托人给沈云瑶带一些吃的、用的。

    而最令沈云瑶痛苦的是……他给沈云瑶送了一头小肥猪。

    说是让沈云瑶好好的养着,什么时候,猪长大了,沈云瑶也就长大了。

    沈云瑶不明白猪长大了和自己有什么关系。

    不过永兴帝送来的小肥猪,确实特别可爱又喜庆,是一只迷你猪。

    有着小小的身材和大大的耳朵。

    长的不太大,但是很胖,身体甚至偶尔能有一些香味。

    沈云瑶和六皇子沈元礼就每天盯着这只迷你猪,放猪成了他们两个的工作。

    永兴帝本来就是寓意沈云瑶这只迷你猪,不要每次都让永兴帝下不来台,但是他还不敢说,只好以物喻人。

    可是,永兴帝都不敢说的事,后宫里就更没有人敢劝说沈云瑶了。

    皇后不会说,淑妃同样也不会说。

    淑妃只是告诉沈云瑶和六皇子,说陛下说了,这只迷你猪,什么时候养大了,瑶瑶也就长大了。

    但是沈云瑶一眼就看出来,这是一只迷你小香猪,长大简直不要太慢。

    沈云瑶以前听过一道非常有名的菜,叫烤乳猪。

    于是沈云瑶就整天和淑妃讲一些烤乳猪的做法。

    其实从古至今,烤乳猪都是一道很出名的菜,甚至还进了满汉全席。

    但是沈云瑶没有吃过,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,应该就是烤……

    沈云瑶只是知道这东西烤出来,皮脆,肉嫩,骨酥……

    如果放点辣子,那就是又香又辣,一定特别好吃。

    淑妃却特别头疼,因为这事永兴帝交代过:淑妃,你好好看着这两个孽,国师过几天就回来了,千万千万别让他俩出现。朕特意给这两个孽点活动,让他俩放猪去,他俩的智商也就只适合放猪了,两个人放一只猪,朕都怕他俩把猪丢了……但是无论如何,让他俩忙起来,国师的丑闻现在满天下都知道了,千万别让瑶瑶出门,出门容易暴毙呀!

    所以,这几天淑妃就特别忙。

    哪怕不情愿,还是好好看着两个孩子,监督沈云瑶和六皇子两个人在怡华宫放猪。

    沈云瑶无论怎么哀求,甚至各种许诺,想让淑妃给她做一个烤乳猪,淑妃都拒绝了。

    于是沈云瑶和六皇子沈元礼两个人,每天赶着那头迷你猪,翻山越海,寄希望于迷你猪一不小心出点意外,然后惨死。

    可是,天不遂人愿,经过几天的锻炼,迷你猪明显适应了节奏,跑的飞快……

    直到有一天,那头迷你猪不小心喝醉了,掉进了井里,淹死了,才结束了它悲惨的一生。

    没到中午,怡华宫便传出了阵阵香气。

    沈云瑶一边啃着猪蹄一边安抚六皇子:“六哥,你放心。你娘如果问是不是你给迷你猪灌的酒,我是绝对不会说的。”

    六皇子沈元礼倒不在乎:“没事的妹妹,只要你开心就好。”

    沈云瑶有时候都不得不感动,自己的亲哥哥太子,都没有六皇子对自己好。

    吃着吃着,沈云瑶突然想起来一件事,似乎朱颜那个饭桶,出去快两个月了,怎么还没有回来呢?

    那憨憨不会是丢了吧!!!

    不过想一想,朱颜丢了倒也正常,那个憨憨,脑子一直不太灵光,又有一个爱国爱民的心,没准是走到哪里,就救苦救难到哪里了。

    朱颜本人倒是没有丢,她也正如沈云瑶所想的那样,确实在外边救苦救难。

    两个月前朱颜带着沈云瑶用黄金拓片复制粘贴来的求雨符纸,赶到了南浔郡。

    路途比较遥远,中间用了几天时间,朱颜才赶到南浔郡的境内。

    一到了南浔郡的境内,朱颜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。

    南浔郡大旱的景象是一片凄凉和萧条。

    天空湛蓝,却没有一丝云彩,太阳高悬,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照射着大地。土地干裂,裂缝纵横交错,仿佛大地在哭泣。河流、湖泊水位骤降,原本清澈的水面变得浑浊不堪,鱼儿在水中挣扎,渴望一场及时雨。

    田野里,庄稼枯黄,稻穗低垂,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生命的无奈。农夫们面露愁容,眼睁睁地看着辛勤耕耘的成果化为泡影。牲畜们也因为缺水和食物而瘦弱不堪,牛儿低着头,无力地摇动着尾巴,羊儿则在干涸的水塘边寻找着最后的草料。

    整个南浔郡笼罩在一片死寂之中,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忧虑和不安。大旱让这个曾经富饶美丽的土地变得贫瘠,人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。

    在古代,由于没有现代的水利设施与技术,人们对于自然的依赖更深,一旦遭遇天灾,生计便岌岌可危。

    天空如穹庐般辽阔,但无云遮日,连一丝带来希望的雨丝都未曾出现。太阳如同火球般炙烤着大地,土地龟裂得宛如老树皮一般,令人心痛。河川、湖泊水位降至历史低点,原本滋养万物的水源变得遥不可及。

    在一些偏远的村落中的生活百姓更是困苦,水井已经见底,村民们不得不日夜守候在仅剩的几个出水的井旁,为了一桶水排上几个时辰的队伍。妇女们不再有时间闲聊,她们提着沉重的水桶,步履蹒跚地往返于家与水源之间。孩子们的面庞失去了往日的红润与活泼,眼神中多了几分成熟和忧郁。

    市集上,粮食和其他农作物的价格飞涨,一些商贩趁机囤积居奇,但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分出一些粮食来帮助那些更加需要的人。富贵之家或许还能应对这样的困境,而普通百姓则不得不面对饥饿的威胁。

    在这样的背景下,北昭的官府承担着救灾的重要职责。官员们或组织祈雨仪式,祈求天公作美;或开仓放粮,以解燃眉之急。然而,由于交通闭塞和信息不畅,救援往往难以及时到达需要的地方。

    但是,结果都是不尽如人意的。

    如果天公不作美,没有降雨,持续的干旱会让所有的努力,都变成了杯水车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