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捡漏王陆飞扬 > 第107章 欧洲行(三)

第107章 欧洲行(三)

笔趣阁 www.184185.com,最快更新捡漏王陆飞扬 !

    直到结账的时候,陆飞扬才弄明白艾奇逊是怎么要价的。

    除了哥窑贯耳瓶开价3000镑之外,那两件个头大过它的红木柜子和自鸣钟的要价也不低,都是四位数,而最珍贵的漆器盘子和元青花水注只要三位数就被拿下了。

    陆飞扬发现艾奇逊是看物品的个头大小和漂亮程度来要的价格,所以就没有再压价,何况拿下五件古玩,也只花了不到一万镑,双方可谓皆大欢喜。

    而两人最后还聊到了一起,成为了好哥们,两人约好等陆飞扬逛完市场后,再到艾奇逊的家里去看看。

    毕竟,人家家里还有不少二手货品,说不定里面能发现几件珍品古玩也难说。

    “小伙子,来看看我的东西,保证比艾奇逊那个家伙的要好得多!”

    和艾奇逊交易后,陆飞扬和萧雅洁走向下一个摊位,而刚才购买的五件古玩已经交给了陈华他们。

    “老彼得,你不能到处说我的坏话,小心生出来的儿子没屁眼!”

    两个摊位隔得并不远,老彼得的话自然被艾奇逊听到了,两个人一起出摊多年,而且还是住在同一个镇子上,早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。

    所以,开开玩笑打发时间就成了常态。

    “哈哈,没屁眼才好,就像华夏的瑞兽貔貅,能够招财进宝!”

    陆飞扬也没想到,能够在异国他乡,从两个金发碧眼的老外口中听到貔貅的故事。

    看来,这些年华夏的发展确实不错,已经让国外不少人重视起来。

    “飞哥,貔貅是怎么样的?”

    萧雅洁以前也听人说过,不过却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样子的动物。

    “貔貅,也有人叫辟邪、天禄、百解,是民间神话传说的一种凶猛的瑞兽,与龙、凤、龟、麒麟并称为五大瑞兽。传说它协助炎黄二帝作战有功,被赐封为天禄兽即天赐福禄之意。因此,它专为帝王守护财宝,也是皇室象征,汉武帝曾经将其封为帝宝。”

    “因为貔貅有嘴无肛,能吞万物而不泄,纳食四方财只进而不出,因此被视为招财聚宝的神兽,成为华夏祥瑞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,圈里人尤其是做生意的都喜欢在自己家里摆放一尊。”

    哦,原来还有这样的说法,萧雅洁这下算是弄明白了。

    在老彼得的摊位上,陆飞扬一眼就看上了一对黄地粉彩葫芦瓶。

    这对葫芦瓶是清康熙年间的官窑瓷器,比列协调大气,瓶子上的蟠桃图案画工精致,釉面莹润,是不可多得的瓷器珍品。

    不过,这对葫芦瓶的某一任主人在瓶底打了两个大孔,用来作为灯具使用,所以看不到底款。

    “老彼得,这两个瓶子多少钱?”

    陆飞扬不知道这对葫芦瓶为什么能够留到现在,但他知道手快有手慢无的道理,赶紧拿下才是正理。

    “一百镑?”

    陆飞扬看到老彼得伸出一根指头晃了晃,没想到也玩国内的那一套,就往低里说。

    这也是国内古玩市场上的套路,当顾客问价的时候,卖货人不说话仅仅做个手势,比如现在假如陆飞扬说一百,对方发生说是一万,甚至更高。

    “咳咳,年轻人你说错了,我的意思是一千镑!”

    看到陆飞扬给出的低价,老彼得果然上当了,不敢说更高的价格。

    “老彼得你这个奸商,上一回你才卖八百,现在竟然在我面前涨价,你不知道陆是我的哥们嘛,好好说!”

    艾奇逊听到了,大声斥责起来。

    “好,好,好,八百就八百,这样总行了吧!”

    老彼得看到艾奇逊一副吃人的样子,玩笑归玩笑,也不敢惹怒了这个混小子。

    “这样还差不多!”

    艾奇逊嘀咕了一句,回头招呼客人去了。

    陆飞扬赶紧掏出钱包,将这对葫芦瓶买了下来,老彼得找来一个木箱,将瓶子放了进去,旁边还塞上了薄膜。

    这个木箱原来就是装这对葫芦瓶的,自然大小合适。

    钟明华看到陆飞扬又买了东西,马上过来接过了木箱。

    交易完成,陆飞扬才放下心来,然后又将老彼得摊位上的其它两件发出灵气的物品买了下来,一件是香炉,另外一件是一块古玉。

    香炉不大,而古玉更小,陆飞扬将古玉放进背包里,手掌托住香炉,慢慢的欣赏着走向下一个摊位。

    第三个摊位离得有点远,就在一个开着门的古玩店前,摊位上也没有人,陆飞扬估计是摊主临时有事离开了,交代给古玩店老板。

    在这个摊位上,陆飞扬又看上了两块古玉,一块是玉琀、另外一块是玉握。

    在华夏的上古时代,古人认为以玉敛葬,可保尸身不腐,使复活成为可能,因此到了汉代,葬玉极为普遍,并已渐渐演变为一套包括玉衣、玉握、玉九窍塞、玉琀等葬玉的完善形式。

    而他现在发现的这俩块古玉就是汉玉,玉握是握在死者手里的,而玉琀则是含在嘴里的。

    陆飞扬拿起两块古玉走进了店铺,这才发现正在柜台后面弯着腰忙着的老板竟然是一副华人面孔。

    “老板,这两块玉怎么卖?”

    陆飞扬走过去,拿过柜台上一块绒布,将古玉放在了上面,方才出口询价。

    “从国内过来的?”

    店主人站了起来,手里拿着一件瓷器,看到陆飞扬后,用普通话问道。

    “是的,老爷子,您是?”

    听到店主人说着带口音的普通话,陆飞扬顿时感觉亲切了不少。

    “小伙子,我姓谭,你叫我老谭就行!你就先看看吧,一个老友过来了,我还得找几件瓷器给他!”

    老谭将取出的天球瓶放在柜台上,又开始弯下腰在下面的柜子里找上了。

    陆飞扬扫了一眼,发现这个天球瓶是光绪官窑,拿起一看,底款果然有“大清光绪年制”六字双排款。

    可惜口沿有一道冲线,否则也可以算是精品了。

    老谭的店铺不大,进深约八米,宽五米左右,不到四十个平米。

    除了正面的柜台和两边的博古架上物品还算整齐的话,中间地面上就杂七杂八的摆放着各种生活用具,几乎是什么都有,让陆飞扬想起了国内的南杂店。

    嗯,大概就是这样。

    博古架上的物品,陆飞扬没有一件件的去鉴赏,而是眼光快速扫过,有价值的就取下放倒柜台上,就是在超市买东西一般,看到喜欢的就拿下。

    很快,柜台上就摆放了十几件古玩。

    “老谭,我要的东西你弄好了没有?”

    陆飞扬刚刚放下一尊佛像,就看到一位老者走了进来,后面跟着一个年轻男孩,老者还没进门就嚷嚷开了。

    “老张哥,这不正帮你拿着嘛!”

    老谭手里拿着一件个头不小的瓷器,小心翼翼的放在了柜台上,然后才笑嘻嘻的从柜台后走了出来。

    “这就是你电话里说的那件将军罐?!”

    这边的古玩店不像国内,地方小不说,连摆放茶桌的地方都没有,更不要说几个人一起坐下喝茶聊天了。

    就这样,三个人站在了柜台前面,开始鉴赏老谭嘴里说的将军罐。

    要是张姓老人的那个小跟班也进来的话,那四个人就相当的拥挤了。

    张姓两人拿出放大镜,借着小手电的光,开始一寸一寸的鉴定将军罐。

    “明宣德青花留白双龙纹将军罐!”

    陆飞扬扫了一眼,就得出了结论,心里想着这个店铺面积不大,好东西还是真的多。

    所以,他没有在旁边偷学老人的鉴定,而是继续浏览博古架上的物品,还别说,又让他发现了几件不错的,赶紧的拿到了柜台上。

    然后,就是中间地面上的,别看这里面的东西杂,正式因为没能有序的摆放,才给了别人廉价不值钱的念头。

    而陆飞扬不需要这样的顾虑,只要将其中有灵气的物品挑出来就可以了。

    咦!当陆飞扬看到一件柜子时,大感意外,这是以前没有见过的家居样式,神识提示他叫做进门凳,是一百多年前欧洲非常流行的家具。

    这件既像柜子又用作凳子的家具一般摆放在进门处,下雨天主人从外面进来后,可以将携带的雨伞收起放在进门凳一边的框框里,下面还有一个托盘,可以接住伞上流下来的雨水。

    主人则可以坐在另外一边的柜子上,将鞋换下来,然后站起掀开盖板,把鞋子放进屁股下的柜子里。

    这件进门凳用橡木打造,精致美观,包浆浓厚,可见确实有一定年头了。

    当然,以陆飞扬现在的调性,自然不会因为一个进门凳而惊诧,主要原因还是他在进门凳里发现了夹层,而且夹层里还有东西。

    买下再说,回去慢慢研究。

    再次将另外几件有灵气挑了出来,然后就是询价议价了。

    因为都是华人的原因,而且老谭还有生意要谈,他找来一个价目表,对着陆飞扬挑选出来的物品一一划勾,再拿出计算机加了一下,大大小小一共23件,要了陆飞扬三万镑。

    陆飞扬想也没想,就拿出卡来结账,不过几万镑而已,他都没有讨价还价的兴趣。

    再说,大家都是华人,在这里讨生活实属不易,能帮衬就帮衬一点吧。

    而张姓老人还在翻来覆去的对将军罐进行鉴定,还不时停下进行思考。

    陆飞扬问了一下老谭,才知道张姓老人大名张无忌,是旅居YJL多年的同行中人。

    没错,就是金庸先生笔下的那个武功盖世的张无忌。

    老谭也只知道老张姓张,因为太极拳打的好,寻常五六个壮小伙都不是他的对手,这边圈子里的人给他取了个“张无忌”的外号,意思是武功高强。

    张无忌是从国内来的,孤身一人在这里呆了好几年了,据说退休前是国内一家大型博物馆的研究员。

    老谭张无忌看瓷器的眼光非常高,而且特别挑剔,一般的普品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,不过,一旦被他看中了瓷器,总是千方百计的想办法买下来。

    这些年光是从老谭手上或者通过老谭介绍,就买走了十几件精品瓷器,价值过亿。

    不过,张无忌只买瓷器,其余的古玩碰也不碰,交往久了,大家也都熟悉了,老谭才知道张无忌专攻的就是瓷器,买下来的瓷器都捐给了国内的博物馆,这么多年的折腾,不仅掏空了他的积蓄,听说还从几个儿子哪儿拿走了不少钱。

    听了老谭的讲述,陆飞扬肃然起敬,而且马上想到这不是自己一直想做,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吗!

    想到这里,陆飞扬马上拿出手机,给远在京城的李洪亮李老打了一个电话,没想到李老和张无忌还是老朋友,听说陆飞扬在牛津遇到了,马上让他将电话拿给张无忌听。

    “张老,麻烦您听下电话!”

    陆飞扬走了过去,将手机递给了还在冥思苦想的张无忌。

    “哦,小伙子,我们认识?”

    张无忌铁定不认识眼前的陆飞扬,不过出于礼貌,还是接过来听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铁拐李,你说铁拐李…?”

    张无忌张老只听了一秒,就大呼起来,像小孩子那般兴奋,然后就像是决堤的洪水一般,叽里呱啦的在电话里聊了起来。

    看到两个人像久违的老朋友一样聊了起来,陆飞扬知道一时半会不会结束,就拉上萧雅洁去了其它几个店铺,又收获了十几件不错的古玩。

    回到老谭店里,张老已经放下了手机,坐在柜台里面和老谭在一边闲聊,没有再对老谭拿出来的其它瓷器进行鉴定。

    “哎呀,小伙子,老夫真是有眼不识泰山,没想到你年纪轻轻,竟然是道益博物馆的创建人,后生可畏,后生可畏啊!”

    看到陆飞扬他们回来了,张无忌张老马上迎了出来,拉着陆飞扬夸赞不已。

    “张老,小子不过是机缘巧合,偶然得到了包括李洪亮李老他们的指点和帮助,才不辱使命,把博物馆建了起来!”

    陆飞扬谦虚了几句之后,就回到了正题,向张老发出了邀请:“张老,您知道道益博物馆不过是草创阶段,藏品还不是很多,我知道一百多年前西方的强盗从咱们哪儿抢走了不少珍贵文物,我想,道益博物馆能否聘请您为顾问,专门在这边收集文物,当然,哪怕是线索也行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