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轮转 > 4、杀鸡就是给猴看

4、杀鸡就是给猴看

笔趣阁 www.184185.com,最快更新轮转 !

    杨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。

    谁也没想到,公司生产经营例会上,财务部长董文如在大庭广众之下和他顶了起来。

    这次会议王健不在,王健和总会计师李玉林参加省里的一个参访团到深圳去了。会议由主管生产的副总霍林主持,杨东做为常务副总参加会议。

    会议开始后,生产部长赵长江将季度生产情况及销售合同执行情况做汇报。当讲到P4由于未能完成生产计划导致合同延期交货引起用户不满时,杨东插嘴问了一句:“为什么?”

    生产部长赵长江说:“公司没有安排P4的原料采购计划,没有原料,分厂无法组织生产。”

    杨东听了奇怪,又追问了一句:“为什么没有安排采购计划?这是上次会议安排的任务呀,下发的生产计划书里没有列项?”

    生产部长赵长江没有再说话,而是递给他一本季度生产计划。这本生产计划书杨东也有,只是放在办公室没有拿过来,现在杨东打开手中的这本,一看在第四页上标的清清楚楚,杨东合上书,问财务部长董文如:“为什么不按生产计划安排资金?”

    杨东与董文如已经打过多次交道了,他对董文如的不满早已积存在心中,但董文如并不惧怕他,一个是董文如资格老,杨东刚进厂时董文如就是财务处的副处长,是公司元老级人物。二是他与王健的关系不一般,这年头,只要与领导的关系铁,就谁也无法撼动,徐辉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。

    这老人家有个与众不同的长相,上眼皮长下眼皮短,只要他不看你,你就觉得他的眼睛没睁开。其实不然,眼睛是睁着的,只是你看不见而已,因为上眼皮把下眼盖住了。他的这个长相让不熟悉他的人感觉他总是牛哄哄的不爱理人,实际上,干了这个工作也就养成了他牛哄哄的性格,助长了他牛哄哄的脾气。

    性格有时成就一个人,有时也能毁了一个人。这就看你如何使性子,在哪使性子。

    实际上这个事,是一个衔接的问题,生产计划下达后,当时因为一个特急的部属项目资金有些紧,总会计师李玉林权衡利弊,就把资金优先用在那个部属的项目上了,而且,这事是经请示王健同意了的。如此一来,这个问题也就不成为什么问题了,只是需要财务部在会上做了一个说明,说清为什么资金没有用在P4上就可以了。

    如果这时董文如在会上讲一下事情的经过,或者和杨东说一句“会后我给你解释,”事情也就过去了。但这时,董文如的性格上来了,他觉得杨东你才干了几天?就拿着鸡毛当令箭,总会计师和总经理说了不行,还非得再和你说,没完了?

    事情就是这样,你别管杨东干了几天,他就是干一天也是公司的常务副总,他有权力问你,也有资格问,而你不能拒绝,你拒绝的后果很严重。但这时,董文如的思维短路了,当着全公司中层干部的面想摆摆资格,拿拿架子。他想,反正这事不是他们财务部干的,有人安排,也有人做主,杨东能把他怎么样?

    “这个事已经安排了。”董文如眼皮也不抬的说了这么一句,就不再吭气了

    这是什么意思?杨东不明白了,是资金安排了,还是事情安排了,是安排继续干,还是安排不再干了,开会不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吗?

    “你说清楚,什么安排了?”杨东提醒他。

    “有这个必要吗?董文如梗了一下脖子。这句话说的相当没水平,领导问你就是有必要,没必要你也得回答清楚。而且在会上说这句话也容易让人产生歧义,意思是你们在坐的人没资格知道这件事。

    听了这句话,杨东把脸一沉:“你说有必要吗?上次会议安排的事,这次会议检点,不对吗?叫你来开会,你以为是干什么呢?”

    会场安静极了,地上掉根针都能听到声音。大家都在看着这个新上任的副总面对老资格的处长,该如何处理。主持会议的霍林一看事情有点僵,就点了董文如一下:“老董,你干什么呢,好好回答杨总的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这个问题,我无法回答!”董文如的脾气上来了,他觉得事情已经在王健那里办完了,杨东你又来搅活什么?不管怎么说,王健的官比你大吧?人家说了不算,非你说了才算?再说,这事也不是我定的呀,让我解释什么,要解释让李玉林回来和你解释。在气头上,董文如怎么思量怎么觉得自已没有错。

    “那好,”杨东心里这股火也上来了,说话的声音也大了起来:“既然你无法回答生产经营例会对你提出的问题,说明你这个财务部长没有正确行使岗位职责,你做为公司的财务部长不合格!”

    董文如一听杨东当着这么多中层领导的面说他不合格,心里的火上了头,你才当了几天领导?你算老几?我当处长的时候你才刚进厂,我在厂里当会计的时候,你还穿开裆裤呢!你说我不合格顶屁用!董文如晕了头了,在这种场合,不能说资格,也不能说年龄,能说的只是职务。

    “你说不合格就不合格?你懂什么?”董文如的话出格了。

    连主持会议的霍林都觉得事情大了,他想把事情先压下:“老董,你太不像话了!”

    不知道董文如是气懵了,还是神经了,说出的下一句话更出格:“像画?像画就贴在墙上了!”

    怎么回事?杨东突然弄不明白了,是自己的手太软,资格太嫩,别人不服?还是其它什么问题,怎么从来都没发生过的事情最近一段都集中在他身上了?生产经营例会是非常正式的会议,董文如竟敢当着全公司一大半中层(除了党群系统)干部的面,在会议上公开和他顶撞,这还了得?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先例,如果不处理董文如,一个是会议进行不下去,问题解决不了;二是明天全公司就会传遍他让董文如收拾了的消息,这对他下一步开展工作是非常不利的。

    毋庸置疑,一个人权,一个财权都是领导行驶权力所必须掌握在手中的,不论你官多大,管不住人,也管不住钱的时候,你就连个摆设也不是了。退一步讲,就是管不住,也不能让他在公开场合顶撞自己,一但有了开头,后面就会一大堆人跟着效仿,到那时局面就无法收拾了。尤其现在是他和公司内部人员相互摸底的过程中,人们对他这个突然出现的副总还在观望和考量之中,他这一脚要是踢不好,今后再想抬脚就很困难了。所以,不管今天是什么原因,也不管产生多大后果,付出何等代价,都必须狠狠痛击董文如,打疼他,打残他,杀了这只鸡给所有的猴看,不然,以后自己连个会议也主持不了啦。

    杨东知道董文如之所以毛硬,一个是他和现任的总会计师李玉林关系不一般,俩人曾是师徒关系,董文如当过李玉林的师傅。多年来,为使李玉林成功上任总会计师,董文如鞍前马后的忙活,立下了汗马功劳;二是董文如和王健的关系源远流长,两人在四分厂时关系就好,当年王健是四分厂的厂长,董文如是四分厂的财务科长。无论是在管理上,还是改革中,俩人的配合都很默契。可以这么说,董文如为王健担任总厂主管设备的副厂长,做出了很大的贡献。在企业里,厂长只好两类人关系好,一类是办公室主任,一类是财务科长。鉴于这种情况,假若王健和李玉林目前在公司,杨东对董文如就不好下手,就是下了手也不一定能成功。巧的是,现在俩人都不在,这就给了杨东一个机会。杨东决定抓住这个得来不易的机会,先入为主,把生米做成熟饭。

    想到这儿,杨东和霍林耳语:“老霍,今天的会开不下去了,下面我说几句后,散会如何?”

    霍林表情凝重地点点头:“可以。”

    杨东和霍林耳语的这功夫,会场有些乱,杨东回头后用手指敲敲桌子,用严厉的目光扫视着会场,等会场彻底静下来后,他才用平静的语调说:“由于董文如同志不能够正确履行职责,导致公司生产经营例会中断,眼下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,这个责任必须由董文如同志承担!”话语并不严厉,也听不出愤怒。

    杨东先给董文如戴了一顶大帽子,看看会场的反应,会场上大家都屏声静气的没有声响。董文如也耷拉着眼皮不吱声,直到这时董文如仍然没有觉得问题有多大,承担责任,我承担什么责任?这事有人承担,你别急,等那两个人回来,会有人给你解释的。对杨东刚才的话,他并不担心。可杨东下面说出的话,让他惊愕不已了,恐怕这辈子他都不会忘记杨东今天在会议上说出的那段话:“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,没有解决的问题,由霍总择机选择时间开会解决。现在我宣布,免去董文如同志公司财务部部长的职务,文件随后下发。散会!”

    杨东的话犹如一颗重磅炸弹,把开会的人都炸懵了,谁也没想到杨东这么果断,这么绝情,开会的许多人呆呆的坐着,半天都没反应过来。主持会议的霍林也觉得事大了,赶紧对杨东说:“杨总……”

    杨东摆摆手打断他的话,站起身来向外走去。

    刚才杨东这话,对董文如来说就是如雷贯耳了,他没想到杨东会突然的做这么一个决定,下这样的狠手。他是老机关了,得了这样一个下场,以后如何在厂里混,如何见人?他也大致了解杨东和王健的关系,知道如果杨东真下了决心,就是王健也不能驳杨东的面子,王健不会因为他和杨东弄翻的,俩人分量的差距太大,孰是孰非,孰轻孰重一目了然。事情麻烦了,董文如后悔的肠子都清了,这是干什么?他问什么就告他什么不就完了?何必呢,因为公家的事情把自己的饭碗弄没了,这事说出去会让人笑掉大牙。董文如一看杨东要走,顾不上其它了,赶紧上前拦住杨东:“杨总,你听我解释一下。”

    杨东居高临下的看着他,面无表情,心想:解释?解释什么?早干什么去了,晚了!杨东什么话也没说,只是用手将他拦开,昂首走出了会议室。

    出了会议室,他用手机向王健做了汇报,王健听了以后沉默着不说话,过了好一会儿,才说了一句:“就这样吧。”就把手机挂了,显然不是很高兴。杨东想,不管你高兴不高兴,我就要你这一句话呢,随后他通知公司办公室主任苗新:马上起草任免文件。

    苗新明白杨东的心思,亲自组织文件的起草和打印。

    第二天一早,公司就下发了任免文件,免去董文如财务部长职务,由副部长周建设担任财务部长。

    公司内部的人开玩笑地和周建设说:“要不是老董耿气了一下,惹了杨东,天知道你这副部长什么时候转正。”

    从这以后,杨东的名声大了起来,公司内部的人都有些怕他了。

    但杨东心里却高兴不起来。(未完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