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明石迷城 > 第39章 月出

第39章 月出

笔趣阁 www.184185.com,最快更新明石迷城 !

    那宫女慌了神,磕头不止。

    玉梨不说话,一步一步走下台阶,平素高挑瘦弱,此刻周身散发一种威压。毕竟是天家公主。

    那宫女抬起头来,似乎寻找救援。

    玉梨喝到:“你看宝嫬有什么用!”

    宝嫬连忙踢她一脚:“你看我干什么!”

    贺嫔开口道:“好了,我看不必盘问珠儿了。宝嫬,你把今日什么时间、到过何地、见过什么人、做过什么事,统统招来罢。”

    宝嫬看着贺嫔道:“娘娘,您不相信我?”声音带了哭腔,眼里却没有几滴泪。

    贺嫔道:“你是什么人,本宫最清楚。不过,还想更清楚一点。让旁人也清楚。”

    自然是经不起盘问的。

    连同听她支使的小宫女也招供出来。

    末了,还想拉上贺嫔垫背。

    若不背主忘恩,说不定贺嫔还能念她伺候多年关照她的家人。异想天开,只会死得更快。

    只听贺嫔身边吴华公公轻飘飘一句:“奴婢想起一事或许需要禀报,晏氏平日里,似乎对本朝不满,心心念念都是晏家在前朝如何风光呢……奴婢或许记错了也未可知,几位大人好好盘查这家的人才好……”

    玉梨早已拉了明珠的手坐回席位。

    明珠站在殿中问答时还强自镇定,退下来之后反而浑身战栗,偎依在玉梨怀里。

    贺嫔本想让她先回周南院休息,明珠执意要看到最后。

    宝嫬用自己的命运,给她上了鲜活的一课。

    纵然当日有玉梨一心维护,想起那日大殿上的情形,明珠还是觉得冷。周南院,她一刻也不想再待了。

    令她难过的不是刘雅陈韵筝之流,也不是被充入敬法殿的宝嫬,相反,恰恰是平日里感情深厚的,章文鸾、黄苓雨、许炜彤……原来朋友的逃避与沉默,比敌人的明枪暗箭更伤人。

    玉梨来陪她多日,知道明珠寒了心要回去,也没有强留。

    明珠见玉梨舍不得她,又想着她自己一个人在宫里肯定寂寞,便再留一段时间。事情的后续影响如何,她想知道,不想被蒙在鼓里。

    刘雅等人经过此事之后不但不收敛,反而更加猖狂。

    章文鸾等人彻底不再往来。几人知道明珠心里有怨,黄苓雨还登门来看过她一次,另外几人干脆回避她。

    新来的掌管周南院的女官见了明珠如同见了鬼。

    只有玉梨能一起说说话。

    有她一个就很好,强过从前那些。再多所谓朋友,不如这一个。

    可是心里依旧压抑。

    几个月里,明珠觉得跌进了黑暗的冰洞,压抑,害怕,时常做噩梦,梦见那天玉梨没有来,贺嫔也没有出现,只有她一个人面对。欧阳瑾猥琐的眼,刘雅陈韵筝她们的笑,李恒嘴角微微勾起的嘲讽……深夜惊醒,一身冷汗。

    初秋的窗外,花是香的,草是绿的,太阳是明亮的,鸟儿是不住高声歌唱的。可她高兴不起来。

    越来越想回家,永远呆在家里不出门。家里有祖父祖母,父亲母亲,还有哥哥,任谁都要将她牢牢庇护在羽翼之下,不令她受一毫伤害的。

    这些话不能和玉梨说,说了她又要更担心。

    这么想着想着,越想越委屈,眼泪溢出,落在桌前摊开的“芙蓉笺”上,淡红色上浓浓的一滴,妖娆绽放如胭脂。

    明珠抹干了泪,又坐了一会,等泪痕干透补好妆,这才出门去。既然一时不得归家,总不能为了些无关紧要的人把自己憋出毛病来。

    然而进了御花园又不自觉地挑人烟僻静处去,一则不愿碰见烦心的人,二则也不愿被许多人看见。

    若是哥哥在就好了……也不知塞外境况如何……

    想到这里,又恨自己无用。

    在一处隐蔽的竹林中漫无目的地穿行,摸摸竹节,嚼嚼竹叶,转了一下午,直到夕阳穿过竹叶投下的斑驳变作血色,最后渐渐暗沉、消失。

    以竹为名,却没有竹子坚强。

    时候已不早,早春的寒气渐渐氤氲,明珠微微打个寒战,急急抱臂回去却迷了路。

    她向来怕黑,夜色渐沉,周围景物越来越模糊,心想恐怕要在外头过夜了。

    走到不知何处,听得有人弹琴诵诗:“绸缪束薪,三星在天。今夕何夕……”

    熟悉的声音。明珠大喜,忙循着人声一路找去。

    他进宫大概是来陪伴太子的——自己竟瞎逛了这么远,转到东宫附近了么?

    月出亭。任云翾已经将琴放到一边,正自斟自饮。月光勾勒出他的轮廓,撒一层清辉。

    “形单影只。”这四个字猛地砸在明珠心头,她心“倏”地一疼。

    月光皎皎,夜色茫茫。天地玄黄,宇宙洪荒。他是一个人,她也只一个人。

    拾级而上,自顾自坐下。石凳有些凉,任云翾脱了外衣递给她坐,这于礼稍有不合,但二人都不在意。

    青山石小圆桌,一把乌银点翠燕尾自斟壶,三个银酒盅。壶首一只小巧银燕子,展翅欲飞。做工极其精细,羽毛丝丝分明。壶身纹柳叶,映着月光,勉强读出题诗是:“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”

    明珠称赞一回,又拿起酒盅把玩。一只酒盅上是梅花篆字“醉卧沙场君莫笑”,另一只酒盅竟光洁无字。

    明珠没来由地心慌,劈手夺过任云翾嘴边那只,竟也无字。

    “古来征战几人回……因为无人生还,所以干脆无字么……”明珠想到此处,不知为何鼻子酸酸的。

    云翾看她失态,倒也没什么反应,还是含笑淡然的样子。

    明珠看着他,勉强忍住泪意,半晌说道:“你……把这壶和盅子都送我罢。”

    酒盅上的题字在月光下泛着闪闪银光,云翾瞥见,心中了然,知她嫌那一套酒盅的意思太悲凉,不吉利。他想到此处,反而觉得释然,甚至欣慰:不管是出于什么,她是有点在乎他的。

    “好。只是别给太多人看见。”

    “嗯。”明珠答应着。

    一时无话。

    过了一会,任云翾笑道:“你好歹借我片刻,把这残酒喝完。”

    明珠道:“闻着酒味极好的,我也要喝。”

    明珠的酒量他心里有数。云翾笑道:“你倒会闻,上好的‘解忧曲’。边关的。”

    明珠将那个有字的酒盅拨得远远的,云翾倒酒,将酒壶掂了掂道:“刚好两杯。”

    明珠看着月光在酒中跳动流转,笑道:“只给一杯,我是细细地品呢,还是学边关将士豪爽地一口闷呢?”

    “这话有意思。”

    “干杯。”明珠与他碰杯,轻轻抿了一口。现代的好多事情都渐渐忘了,“干杯”两字记得清楚。

    入口时只觉没有味道,在齿间稍停,浓烈的酒香带着火辣辣的劲道刺激着味觉,连忙咽下去,喉咙热得灼人,可片刻过后,悠悠的香味弥漫口腔——恰如思乡怀人之情。也不知哥哥可曾喝着这样的酒?是与弟兄们豪饮作乐,还是一个人月下倾杯独酌?

    将残酒一口灌下,大致一样的辣而香,只是少了慢品刚入口时清清冽冽的那段,然而余味却更显绵长。

    “如何?”

    “魏公的‘何以解忧,唯有杜康。’和太白的‘举杯消愁愁更愁’,都是对的。”明珠一边思忖着一边慢慢答道。

    “然也。”云翾为之击节。

    酒能“解忧”,不只是因为它霸占人的感官,麻痹人的神经,更因为酒入愁肠,萦绕百回,扰得人心乱,正如“忧”带给人的感觉,两相对照,饮酒就如与知己谈话,共鸣而乐,乐而忘忧。然而酒劲过后,余味不绝,恰如愁思,又勾起人的烦忧——故而“愁更愁”也。

    酒精发挥作用,明珠觉得很暖和。

    任云翾看她似有心事,只迟疑着要不要问。

    思忖几回,笑道:“解忧否?”

    明珠苦笑。酒之解忧,止一时之快罢了。然而云翾能有此一问,此番心意她已是感动。

    若诉苦多了,会形如怨妇;再者若将不愉快的事细细重温一遍,自己难过,也费他心神。于是只简扼道:“平白被人设计污蔑,却只有三个人愿信我为我说句话,只觉得心寒而自己不中用。”

    云翾数月来一直在外奔波,今日才进宫,因此春日宴之事还并未知晓。听明珠说完,起初一惊,觉得明珠怎会被人如此欺侮,可转念便一叹:明珠的聪明多用在“对事”而不在“对人”,她是真诚率直的性子,且又是自幼被疼爱的,哪知道躲避暗箭中伤?更不用提反手伤人,便是能做,她也必不愿做的。左相确实位尊,但右相……

    “可曾哭过了?”皎光之下,泪痕犹在。

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“哭得痛快么?”

    明珠不答。

    “此处无人,我去附近看着,三盏茶的功夫我再回来,如何?”

    明珠点点头:“好。”

    三盏茶过,任云翾听得哭声早已停了许久,方回亭。

    明珠已坐得端正,正抚着那银壶上的燕子端详,仿佛在想些什么。

    “以后不要为这些事介怀,更无须难过。不值得。”云翾道:“楚有买椟还珠者,古今皆然,这道理你懂得。以后待人,不必指望他于危难中救你,他不害你便已无过。若如此想,他日若他助你,你定会高兴;不助你,你也不会难过。”

    “若无希望,则无失望?”明珠苦笑。

    “那便学会看人罢……不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,要用心考量,只把希望寄托给值得的人。”任云翾柔柔地看着她,怜惜又伤感:“明珠你记住,至少,无论何时,我都信你。”

    两个人又聊了许久,云翾送她回去,看着她进了周南院才折回亭子。

    李恒正坐在亭中,见他回来,笑道:“刚谈完,听少贤说你在这就来找你,你竟又没影了——酒壶呢?怎么这里只剩几个酒印子?”

    云翾立在亭下,抬头看看匾额上“月出”二字,又看看两人先前坐过的地方,笑答道:“月出皎兮,佼人僚兮。邂逅相遇,适我愿兮。”却没正面回答太子之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