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明石迷城 > 第12章 摘星

第12章 摘星

笔趣阁 www.184185.com,最快更新明石迷城 !

    发生那样的事,李恒心境还算平静,明珠却不能。

    一路上明珠都是沉默。回家,兄妹二人聊了许久。聊到伤怀处,她靠在他肩膀上,盈盈滴下泪来。

    今日恭和堂之事,是太子一手设计。

    他们本就疑心身边有“奸细”,今日“奸细”不但上钩现了形,还被反算计了一把。皇帝在皇子身边放了“缇骑”,专门“上达天听”,此人乃缇骑之一,却暗地里投靠了李凌一党。他引了缇骑都指挥使齐凯旋去抓太子结党营私的现行,谁料皇帝的人来了却只看到萧家兄妹在窗边斟茶笑谈。上三楼察看根本没看到太子的影子,从楼梯上去,四楼几间房里只有萧家兄妹占了一间,其余都是空的,在门外偷窥片刻,见他兄妹二人殊无异样,怕待久了被发现就匆匆遁去。

    谁结党营私还要带一个小姑娘的?

    周遭蛮夷之国正狼伺虎视,明石朝中竟还在一味内斗……若不是党争伤及国本,何来“五胡乱华”?何来“清兵入关”?

    明珠无暇多想为何皇帝尚春秋鼎盛,李恒李凌一对年纪轻轻的亲生兄弟竟要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,此事中最震惊她的是——原来皇帝对自己的儿子是如此的不放心;原来萧家人身边也有来自遥远的庙堂之上的皇帝的眼睛,只是还没查出是谁。眼睛无处不在,任谁都逃不掉的。

    前世今生,她最恨的感觉,莫过于自己的命运不由自己左右。在一些巨大的存在面前,个人的命运显得何其渺小无力。总是人如飘絮,总是颠沛流离。纵使如今锦衣玉食,酒足饭饱,也难以掩盖身世凋零之感。

    她想逃走。这种想法在她听哥哥说“萧家已经涉足皇储之争”之后愈发强烈。可是四海之大,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,避,往何处避?逃,往何处逃?

    明珠第一次强烈地,强烈地想要带着萧家人穿越回现代去。

    “父亲是两边都不沾,所以陛下信赖他,一步步把他提拔到了今天的位置。按理说我也该当如此,不知为何,父亲却教我多多亲近太子……现在我没有实职,在陛下眼里还是张白纸,等到再过几年,要怎么做可就要多掂量了……”萧庭柯很少像这样,在妹妹面前,明显地流露出忧虑。他一下一下轻抚着小妹妹的蓬松柔顺的刘海,反倒像是在刻意安抚自己的心。

    明珠黑亮的眼睛望着哥哥稚嫩中透出坚毅的脸庞,心里一柔,旋即又是一痛。

    她虽然待在“萧竹猗”幼小的身体里,不能到太多地方去见识很多世面,但从大人的只言片语、自己读过的书看过的事里也感觉得到明石的颓势。

    且不说国防虚弱边疆不宁,处处有敌人虎视眈眈,单是国内人心浮动、官员腐败倾轧,百姓无立锥之地,便足够明石元气大伤了。

    虽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,皇权孔武有力,明石短时间内不至于国破,但内忧外患,还有灯影幢幢的朝堂内斗……

    她明白,不是爹爹愿意涉身是非,而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。两边都不站队,只能同时受两边排挤。全心全意依靠大夏帝?且不说圣心难测圣心易变,大夏帝驾崩之后呢?新皇帝会给好果子吃么?他萧家或许可以不要名利不管这果子是不是好吃,萧氏一族呢?一族之首,看着位高权重,在宗亲面前好生风光,实则领头羊哪有那么好当?肩上族里给的压力也不少啊!况且当今的世道,堂堂相国没有参与此事,谁会相信呢?反而会众人议论纷纷胡乱猜测罢了。与其如此,不如“从俗浮沉,与时俯仰”。

    家族已经有一只脚踩上了泥,怎能轻易甩脱?

    太子这些年看似病弱,朝堂里实力却与日俱增,数年经营,已不容小觑。只是如今还是要示弱。且不说他现在与李凌背后的势力还无法相较,关键是,皇帝至今态度暧昧。一方面让他身为太子名正言顺,然而另一方面是皇帝亲手将李凌背后的势力培养得羽翼丰满,风头直逼太子。

    这两个人是同母的亲兄弟不假,但是谁要是因此以为二人兄友弟恭,那就是傻子!宣氏偏帮李凌、疏远李恒,是个人就该看得出来,皇帝大概也不是傻子。皇位只一个,皇子有两个,这两个人不斗,谁信?

    而皇权斗争,向来没有太多退路,成者为王败者寇,只许赢,不许输。

    可是,李家人争权,这关他们萧家人什么事?

    越想,心里就越恨。恨李恒,李凌,还有那个老皇帝。

    而恨又有什么用?

    自己现下所拥有的,说是父亲几十年打拼来的,还不是皇帝给的?皇帝给则有,皇帝不给,那便什么都没有。

    皇权面前,没有道理可讲。只有用实力说话。

    偏偏父亲在家在外每每提起皇帝,还都带着感情。

    终究是当年同舟共济过……当年大夏帝为皇子时,也是一场恶战……

    明珠心里充满担忧,萧文质、萧庭柯又何尝不是如此。

    萧庭柯身为长子,时刻准备肩负保任家族的重任,因此律己甚严,只是在妹妹面前偶尔还留着一两分调皮样子。他已逐渐成为太子左膀右臂,如履薄冰,做事时刻紧绷着,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。

    萧文质起先与皇子甚至与兵部诸位同僚都保持距离,如今则既要在官场中谨慎周旋,又要为太子出谋划策,更要提防皇帝。即便是帮太子,也绝不能做得太明显以至于惊动上位之人。

    他与皇帝,既有知遇之情,又有君臣机心,千丝万缕的联系,彼此你来我往、心照不宣的博弈……很难说清。父子二人同在东宫麾下,“上阵父子兵”只是外人的美谈,父亲想的往往是自己身不足惜却怕保不住儿子——官场如战场,看不见的战场,比战场更凶险。

    “摘星阁”,不只是比喻读书如摘星,更暗含“不敢高声语,恐惊天上人”之意……

    而对于家里的掌上明珠,她的出路萧家人其实都很纠结。

    明珠“百日”时的异象,明珠自己忘了,但皇帝却一刻不曾忘怀,皇室也时时惦记。“恐惊天上人”,萧家应如此,明珠自然亦应如此。为人父母者,但愿这颗明珠的光芒,不要惊动天上人,只让她在平凡人世间安稳度过一生便好,哪怕在书楼里过一辈子呢,只要她愿意,萧家养得起,并不在乎别人怎么品评。

    好在两位皇子已经开始议婚,而明珠年纪尚小,想必可以逃过一劫。

    若能避开皇帝赐婚是最好,得尽早为明珠订下一门称心如意的婚事,免得一道圣旨下来万事皆休。

    明珠已有十一岁,择婿之事要慢慢考虑起来了。李凌、右相一系的官员之子,不可能。自己一系的官员之子……萧文质担心万一最后登上皇位的是李凌,清算起来,明珠即使嫁出萧家又要受夫家连累。

    这本就是一场不得不参与的豪赌。他赌李恒,就要下注。只是这赌注,实在太大。

    最妥帖的该是找个有志向的新晋才子。然而近些年科举取士,济济一堂中萧文质竟看不中一个。

    还是任家的那个孩子好。然而……虽然此事不易,等到明珠长大些,还是要为她尽力一试。如果能早早订立婚约,生米煮做熟饭,自己和任克狄正是为国效力之时,文武同级不通婚,但如果庭柯从军……皇帝大概还不会明着出面干涉两个臣子间的联姻……

    若皇帝真要不顾往日情分强行赐婚,那么他只好……

    萧文质这里想着一套,萧老爷子脑袋里却装着另外一套。

    午后,老太爷正与夫人儿子喝茶,庭柯还在外舍,明珠坐在地上自己跟自己下棋。老太爷看着孙女儿一天天出落得越发秀丽,忽然笑道:“将来招一个孙女婿,让珠儿的孩子也姓萧,这样不错……”

    明珠“诶”了一声,惊讶地看着爷爷。

    老太太气道:“这年头但凡有点志气的男儿,谁去给人当上门女婿?招了来能对珠儿有几分真心?我们这些老骨头一个个撒手之后,他若现出原形,你要珠儿如何是好?”

    老太爷也生了气,高声道:“大半辈子挣的,拱手送给别人家,给珠儿,至少还姓萧!”

    “住声儿罢!”萧老太太怒不可遏,一拍桌子,桌上瓷具震得格格响:“你就为了这点家当,毁了珠儿么!一辈子的守财奴!”

    明珠连忙上前两边儿劝,老太太心疼孙女懂事,看着糊涂丈夫越发生气,碍着孩子在身旁忍住不再发火。老太爷却仍旧碎碎念叨,气得老太太猛地起身,头晕晕沉沉,险些歪倒。萧相连忙去扶。老太太扶着儿子的手,憋着一肚子的怒气回了自己房间。明珠心里也不认同老爷子的主意,便也上前挽着祖母。老太太回房坐下,拍着孙女的手,气得老泪纵横。